2013年中國考古6大新發現在京評出
  張掖西城驛遺址居首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首席記者盧偉山)12月27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有考古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論壇在京舉辦。在此次論壇上,評審團評選出2013年中國考古界六項重要考古發現,我省張掖西城驛遺址位居榜首,其餘5個入圍項目分別是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西安秦始皇陵園、成都天回山老官山漢墓、西安渭橋遺址、江蘇揚州隋煬帝墓。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在論壇上表示,這六項考古成果為2013年中國考古界學術意義最為重要的發現。據介紹,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位於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馬廠文化晚期至四壩文化時期與早期冶銅有關的聚落遺址,年代約為距今公元前4100年—3600年。黑水國遺址位於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年代較早的銅冶煉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100年左右。2007年至2009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先後對其進行了三次實地調查。後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西北大學聯合於2010年-2011年對其進行了兩個年度的發掘。
  據介紹,該遺址目前已發掘面積1350平方米,發現遺跡531處,包括房址90座、獨立牆體19段、灰坑357處,竈坑12個、灰溝19條、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玉料、水晶、炭化作物等各類遺物兩千餘件(份)。專家表示,通過發掘獲得了“馬廠晚期”至“馬廠晚期和齊家文化”至“‘過渡類型’和齊家文化”再至“四壩文化早段和齊家文化”這一完整的地層序列,基本回答了四壩文化的來源問題。為進一步認識當時河西走廊地區的冶金特征,探討冶金人群、產品流通等奠定基礎。同時,大量炭化作物小麥、土坯建築的發現再次證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地區與西方發生頻繁接觸。
     (原標題:2013年中國考古6大新發現在京評出 張掖西城驛遺址居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dz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